《通知》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文化素养。提出了坚持育人、尊重规则、正气创新、系统推进的原则要求。明确了要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汉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等基本目标。
《通知》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任务措施。一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帮助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脊柱侧弯”和“小眼镜”;二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书写正楷和规范通俗楷书,不断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三是传承优秀汉字文化,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四是协调第一、第二课堂作用,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书写比赛和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等活动;五是规范校园文字使用,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倡导学校广泛开展“三笔书法(钢笔书法、粉笔书法、书法)”基本功教师竞赛,纳入规范汉字将教育写入教师培训;七是加强数字赋能,探索数字技术手段赋能汉字标准化书写教育新模式。八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将规范汉字书写纳入相关考核评价内容。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性,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引导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支持中小学,确保桌椅、灯光等符合相关要求。各地学校要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规范汉字书写师资不足的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汉字书写规范化教育的通知
教语办[202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独特符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护。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是中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民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笔画顺序不规则、非纸笔书写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书写能力减弱。一些地方和学校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方面重视不够。审美能力作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意识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文化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规范汉字书写习惯和能力;坚持尊重规则,根据不同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开展规范的汉字书写教育;坚持正气创新,通过数字赋能探索汉字书写规范新路子;坚持系统推进,努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汉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觉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语言和文化。
二、主要措施
(1)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倡“提笔即练字”,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为依据,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重点在培养小学一年级及低年级学生的书写习惯上,做到“三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一寸)离开从笔尖)帮助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脊柱侧弯”和“小眼镜”。
(二)提高标准编写水平。引导学生树立语言标准意识,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不同学段的书写要求,依据《通用标准汉字表》训练学生掌握汉字笔画》和《通用标准汉字笔顺标准》笔顺、部首和框架结构,逐步学会书写正楷字和标准通俗行楷字,不断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工整、优美流畅。
(三)传承优秀汉字文化。培养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感知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的事物、行为的联系,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内涵。继续开展“书法大师进校园”计划,倡导使用规范汉字开展书法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书法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充分利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成果,深入挖掘汉字和汉字书写蕴含的教育价值。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学校把规范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世界展示以规范汉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渠道。
(四)协调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作用。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落实课程计划要求,确保语文课程写作教育和三至六年级语文课程每周安排一小时书法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其他学科,结合实际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化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时间开展规范的汉字书写教育,保证每天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书写训练。推动成立学生书法社团,组织学生书法作品展、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写作比赛、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展等活动。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汉字学习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啄木鸟行动”,规范社会语言文字。
(五)规范校园词汇。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规范汉字书写示范、竞赛、调研和文化活动。规范校园文字使用,确保课堂黑板、教学课件、标牌、标语、公告牌、电子屏等文字使用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自觉抵制“丑书”、“怪书” ”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巧和审美特征,以粗俗、草率的方式故意变形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引导师生避免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不当使用“同音字”。优化育人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走廊、过道等地点悬挂著名书法家和师生优秀规范的汉字作品,陶冶师生情操,激发写作兴趣。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中小学各科教师要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倡学校广泛开展“三笔书法(钢笔、粉笔、毛笔)”教师基本功竞赛,鼓励各地建立规范汉字书写教师工作室或骨干队伍,鼓励师范院校国语推广基地与中小学结对共建。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内容,重点加强语文教师和新教师培训。组织专家和一线书法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推广汉字规范书写教育的优秀教学成果。
(七)增强数字赋能。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标准化汉字书写教育新途径,组织开发科学实用的标准化汉字书写应用、微课、慕课等,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汉字书写质量和效果。汉字书写教育。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书法教学资源备课或自主学习。引导学校用好汉语数字博物馆、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等语言文化数字资源平台。
(八)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将规范汉字书写纳入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将师生规范汉字书写水平纳入综合评价内容,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姿势纳入学校语文内容以及撰写工作内容。学校应利用动机评价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健康和写作教育。
三、保障措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政策、资金、项目、要指导和支持中小学校根据学生体质发展,保证桌椅、灯光等符合相关要求,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各地学校要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规范汉字书写师资不足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当配备专职规范汉字书写教师。要加大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凝聚优秀案例,做好规范汉字教育示范推广工作,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规范汉字、传承规范汉字的良好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ggzpj.com/html/tiyuwenda/13090.html